港股中的回拨机制是什么?有哪些常见回拨机制?
前面的文章中介绍了港股中的顶头槌>>>>>>港股中的顶头槌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港股中的回拨机制是什么。
港股中的回拨机制是什么?
港股新股发行分为公开发售(散户认购)和国际配售(机构投资者认购)。通常公开发售占所有发行股份的10%,国际配售占所有发行股份的90%,但是这个不是一成不变的,上市公司/承销商可以根据认购倍数来调整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发行股份的比例,这就是回拨机制。
有哪些常见回拨机制?
1、当散户认购总量达到初始发行量的50倍且低于100倍时(50倍≤超额认购倍数<100倍),将启动回拨机制,从国际发售中回拨一定的量到公开发售中,回拨后公开发售的量占总发行量的40%。回拨比率为40%。
2、当散户认购总量达到初始发行量的100倍以上时(100倍≤超额认购倍数),将启动回拨机制,从国际发售中回拨一定的量到公开发售中,回拨后公开发售的量占总发行量的50%。回拨比率为50%。
回拨机制有哪些作用?
1、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
破发风险因而是有,但即使遇到最热门的股票上市时,群情汹涌,风险早被置之脑后,比如大家都熟知的阿里来美国上市了,如果机构总数和散户的个体比例是1比1万,想象一下如果机构拿了90%的票,散户只分到剩余的10%,散户常常更不爽,虽然它们在其中是受到了保护,但也同时影响了人们发财!同时,这也是悖市场公平的原则。
2、保护散户
监管时即使要最好的保护散户,最无风险的就是禁止股民买卖股票,只剩机构买卖,但我们了解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回拨是相对灵活合理的。保护散户,应该是保护他免受因信息不对称或他人非法擅自受到损失,但针对正常的投资,风险与利润并存,本来就是金融的原则。
3、散户的制衡作用
有散户制衡,也有利公司治理,防止大股东和机构勾结,比如,极重大事项的股东投票,是三人一票,而不是一股一票,这时散户的力量就厉害了,防止大股东跟机构做出侵害小股东的行为,比如低价私有化这种事。
总之虽然散户各种不占优势、机构各种优势,都也不是绝对,因为没有监管有这个勇敢去剥夺散户参与的权力,那是政治不恰当的,也是不合理的。
- 1圣邦股份收购亿存芯半导体股份,进一步拓展业务!
圣邦股份(300661)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及传感器研发与销售的中国公司,产品涵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核心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机器人以及可再生能源等多个行...
- 2普冉股份拟100万美元在香港设全资子公司!
- 3云迹科技正式挂牌港交所,发售价为每股95.6港元!
- 4华天科技收购华羿微电子100%股份,10月17日复牌!
- 5坦博尔提交上市申请书,拟港股上市!
- 6关联交易:红豆股份4.85亿购红豆居家线上业务!
- 7蚂蚁收购耀才证券获通过,公司股价波动大!
- 8关联交易:中设股份拟6885万元收购交建新材料控股权!
- 9企查查递交招股书,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 10多瑞医药股权巨震,控股股东易主并于今日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