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资讯 / 斑马智行赴港IPO:三年累亏41亿!

斑马智行赴港IPO:三年累亏41亿!

 编辑:邓临  来源:邓临  发布时间:2025-08-25 13:36:18  浏览:
摘要: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它是由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共同投资设立的,专注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研发和落地实施。...

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它是由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共同投资设立的,专注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研发和落地实施。

8月21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表示,拟分拆斑马网络,并推动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独立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一天(8月20日),斑马智行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此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

斑马智行赴港上市

斑马智行成立于2015年,由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发起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设立。目前,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仍为其两大主要股东。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阿里巴巴持有斑马智行约44.72%的股份,上汽集团持股比例为34.34%。

8月20日,斑马智行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表示,此次IPO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中国市场份额、拓展全球业务、支持潜在收购与扩张计划,以及补充营运资金等方面。斑马智行招股书

8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于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斑马智行正寻求于香港联交所主板完成独立上市。公告显示,阿里巴巴目前持有斑马约44.72%的股权,并对其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

此次分拆计划采用全球发售方式进行,涵盖香港公开发售与国际发售两个部分。阿里巴巴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完成斑马股权结构调整及分拆后,阿里巴巴集团仍将持有斑马超过30%的股份。

此次分拆完成后,斑马智行将不再是其并表子公司,而转为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方。这一股权结构的调整,意味着斑马智行每年超8亿元的巨额亏损将不再直接冲击阿里巴巴的合并财务报表,从而实现了风险的有效隔离。

值得注意的是,斑马智行自成立以来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获得投资近50亿元人民币。然而,公司至今仍面临显著的盈利挑战。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在过去三个财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中,斑马智行的净亏损总额已达到41.83亿元。

斑马智行存在巨额亏损

斑马智行招股书披露了其在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2025年Q1)的财务数据:

在这期间,斑马智行的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8.24亿元和1.36亿元;

毛利分别为4.34亿元、4.04亿元、3.21亿元和5284.4万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53.9%、46.4%、38.9%和38.9%;

净亏损则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8.47亿元和15.82亿元。

深入分析可知,斑马智行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其研发投入远超营收规模。为确保在技术领域不被淘汰,斑马智行在2022年和2023年的研发费用均超过了11亿元,2024年也接近9.8亿元。斑马智行研发费用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盈利能力的不断下滑。斑马智行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53.9%持续下降至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的38.9%,这一变化直接体现了市场竞争加剧对其产品定价造成的压力。

截至2025年6月底,斑马智行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3.2亿元。按照当前的亏损速度,这笔资金仅能维持约5个月的运营。若斑马智行不能尽快上市融资,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上市所带来的资金支持将直接助力斑马智行的技术研发进程,而若能成功上市,也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更深层次的动因,则与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战略布局密切相关。

斑马智行:市场竞争加剧+阿里战略分拆

除了上汽集团这一主要客户,斑马智行在拓展多元客户方面仍面临显著压力。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若不能持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现有客户可能转向华为、百度等竞争对手。尽管中国智能座舱软件市场年增速超过19%,但竞争格局已涵盖传统 Tier1 供应商、科技巨头及主机厂自研团队三大阵营,技术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斑马智行竞争加剧

另一方面,此次分拆也源于阿里巴巴集团“1+6+N”组织变革的战略推进。该变革自2023年3月启动,旨在将阿里巴巴拆分为更加独立、敏捷且具备自负盈亏能力的业务单元。阿里巴巴在公告中指出,分拆有助于“更清晰地体现斑马自身的价值,并提升其运营与财务透明度”,显示出集团在推动业务结构化转型中的深层布局。

斑马智行赴港IPO之路,既承载着突破自身困境、实现盈利与长远发展的迫切希望,也紧密关联着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布局。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财务压力如影随形的当下,上市是事关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未来,斑马智行能否成功上市、能否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在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在客户拓展上打开新局,从而摆脱亏损泥沼,仍有待市场与时间的检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