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资讯 / 16.2亿股权转让落定,东杰智能实控人变更!

16.2亿股权转让落定,东杰智能实控人变更!

 编辑:胡兴辉  来源:胡兴辉  发布时间:2025-08-27 10:46:59  浏览:
摘要:东杰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2015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服务商。8月26日,东杰智能发布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的进展暨复牌及恢复转股公告。...

东杰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2015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服务商。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智能生产系统、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与调试服务。8月26日,东杰智能发布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的进展暨复牌及恢复转股公告。

东杰智能16.2亿基金份额转让落定

据相关公告披露:东杰智能于2025年8月19日收到控股股东淄博匠图恒松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淄博匠图”)的通知,其控股股东淄博展恒鸿松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淄博展恒”)的有限合伙人淄博市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淄博展恒99%的基金份额,该事项可能导致东杰智能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动。

东杰智能官方公告

(图片来源:东杰智能官方公告)

但该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避免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6号——停复牌》相关规定,经东杰智能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股票(证券代码:300486,证券简称:东杰智能)、债券(债券代码:123162,债券简称:东杰转债)自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开市起停牌,东杰智能可转债“东杰转债”暂停转股。

2025年8月25日,淄博市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甲方)与海南鹤平投资有限公司(乙方)签署《基金份额转让协议》,甲方将其持有的淄博展恒99%的基金份额转让给乙方,交易价格为16.2亿元人民币,乙方同意受让。

若本次交易顺利推进并实施完成,淄博匠图持有的东杰智能股份数量不变,公司控股股东仍为淄博匠图,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韩永光先生。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经东杰智能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股票(证券代码:300486,证券简称:东杰智能)、债券(债券代码:123162,债券简称:东杰转债)自2025年8月27日(星期三)开市起复牌,东杰智能可转债“东杰转债”恢复转股。

新任控股人韩永光入主背后的产业协同与资本运作

东杰智能的新任实际控制人韩永光先生,其背景与机器人产业深度绑定。他不仅是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兼任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遨博智能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主要专注于轻型协作机器人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权变更前,东杰智能已进行人事调整:7月18日,原副董事长娄刚与独立董事娄祝坤因"个人原因"辞职;8月18日,韩永光先生被选举为非独立董事,麦骞誉先生(5G仿生机器人领域专家)被选举为独立董事。

东杰智能官方公告

(图片来源:东杰智能官方公告)

市场分析指出,此次人事布局与股权变更形成双重信号:

⑴业务延伸预期:新实控人或将推动东杰智能从传统智能仓储物流向机器人赛道延伸,依托遨博智能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实现"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AI"的深度整合;

⑵资本运作可能:尽管当前未披露重组计划,但市场普遍猜测韩永光可能通过资产注入实现遨博智能的间接上市,加速机器人业务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⑶技术协同效应:结合麦骞誉在5G仿生机器人领域的专家背景,东杰智能或探索"机器人+5G"的技术融合,提升智能物流系统的实时响应能力与场景适应性。

东杰智能复牌后股价上涨

控制权变更及复牌公告发布后,东杰智能复牌当日股价开盘大幅高开18.02%。8月27日,东杰智能的股票开盘价为27.18元/股,与停牌前一交易日(8月19日)的收盘价23.03元/股相比,上涨了4.15元/股,涨幅为18.02%。

开盘后,东杰智能的股价有所回调,最低回调至22.98元/股。截至写稿时(10:41),东杰智能的股价报25.00元/股,与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相比,涨幅为8.55%。

东杰智能股票走势

从东杰智能目前的股价走势来看,市场对新控股人韩永光先生入主后东杰智能向机器人赛道延伸以及5G仿生机器人技术整合的期待,但后期的回调一部分是因为部分获利盘选择兑现,另一部分则是市场对新控股人入主东杰智能的转型存在谨慎观望。

此次东杰智能16.2亿股权转让尘埃落定,实控人变更为在机器人领域经验丰富的韩永光先生。东杰智能从前期的停牌筹划、人事调整到如今复牌后股价的波动,都表明这一变动影响重大。市场虽对东杰智能业务向机器人赛道延伸、技术融合充满期待,但股价回调也显示出谨慎观望情绪。后续东杰智能能否在新实控人带领下,将市场预期转化为实际成果,在产业协同与资本运作上实现突破,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与验证,市场和投资者可长期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