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资讯 / 天邦食品成功“摘帽”,公司重整取得新进展!

天邦食品成功“摘帽”,公司重整取得新进展!

 编辑:吕山君  来源:吕山君  发布时间:2025-05-12 14:16:39  浏览:
摘要:去年5月,天邦食品(002124)因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亏损、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而被实施ST处理。经过一年的整改,公司于今年5月6日成功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就在摘帽后的第三天,这家浙江生猪养殖龙头企...

去年5月,天邦食品(002124)因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亏损、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而被实施ST处理。经过一年的整改,公司于今年5月6日成功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就在摘帽后的第三天,这家浙江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便迎来了重整产业投资人的消息。

建发股份入局,天邦食品重整取得重大进展

5月8日晚间,天邦食品公告,最终确定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联合体为中选投资人,公司与产业投资人建发物产、南宁漓源粮油饲料有限公司签署《重整投资协议》。天邦食品公告

根据《重整投资协议》,产业投资人将分别以1.85元/股的价格受让公司2亿股转增股份,对应投资款额为3.7亿元。重整投资的投资款将用于支付破产费用、共益债务及清偿各类破产债权,如有剩余则作为天邦食品流动资金。

根据重整方案,建发物产预计持有上市公司2亿股股份,南宁漓源预计持有上市公司2亿股股份。值得注意的是,重整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将不发生变更。这意味着,现任实控人张邦辉依旧能够掌舵天邦食品。

天邦食品在公告中表示,本次重整投资旨在减轻债务压力、获得重整资金,恢复持续经营能力。此外,产业投资人将利用自身及体系内各产业板块经营优势,为天邦食品未来经营发展提供供应链授信等支持。

天邦食品在5月6日成功摘帽,股票简称由“ST天邦”恢复为“天邦食品”。摘帽后市场反应积极,5月8日股价大涨10.12%,收于3.59元/股。然而,就在当日盘后公司发布“产业投资人就位”的公告后,次日(5月9日)股价却高开低走,最终收于3.29元/股。天邦食品股价走势图

这种反常走势反映了投资者对天邦食品基本面的担忧。重整引入战略投资者带来资金支持,但公司负债率依然较高。业内人士认为,产业投资人入局只是重整第一步,公司要实现根本性好转,仍需在债务重组、运营改善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天邦食品负债率较高

最新财报显示,天邦食品的债务压力较为严峻。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负债达98.68亿元,负债率为71.79%,这一数据较2024年末的72.58%略有改善,但仍处高位。

具体来看,2024年底公司流动负债高达78.1亿元,而流动资产仅56.07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债务合计达33.97亿元,凸显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因为债务压力问题,刚宣布“摘帽”的天邦食品就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天邦食品表示,在清偿债务方面,公司将优先考虑税款、生产物资款、员工薪酬及合作养殖户保证金与结算款等款项的支付。天邦食品公告

面对公司部分债务逾期的情况,公司积极与债权人及相关方进行沟通,争取获得债权人谅解,达成展期与和解。同时,公司将积极推进重整及预重整,通过司法程序最大限度地偿还债务。

有投资人认为,天邦食品仍需大量资金支持才能彻底化解债务危机。如果采取以股抵债方式,公司股价需维持在8元/股以上才具可行性,而公司当前股价仅3元/股左右。

不过,去年天邦食品在积极降本增效与调整产能,在2024年度成功实现经营业绩扭亏为盈。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均保持增长态势,这为后续债务化解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天邦食品营收保持增长态势

2024年一季度,天邦食品通过处置持有的史记生物股权,成功回笼资金超过10亿元;进入二季度后,受益于生猪市场价格回升,公司通过积极清理低效产能、淘汰生产效率低下的母猪群以及全面推进降本增效措施,有效实现了生猪养殖业务的整体盈利。

得益于上述经营策略的调整,天邦食品2024年全年生猪销售量达到599.16万头,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600万头销售目标。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5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50.58%和108.60%。

2025年一季度经营数据继续向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0.50亿元增长19.17%。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市场开拓和产品销售方面的持续发力,推动业务规模稳步扩大。天邦食品一季报

此外,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2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4.55亿元相比,实现122.46%的大幅增长。这一数据充分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水平显著提升,整体经营质量获得改善。

总的来说,天邦食品成功“摘帽”并引入建发股份等战略投资者,标志着公司发展迎来重要转折点。虽然公司目前负债率较高,短期偿债压力显著。但从经营层面看,公司通过资产处置、产能优化等措施已实现业绩扭亏为盈,展现出积极信号。只是,对投资者来说,后续还需密切跟踪公司债务化解进展及经营效率提升状况,审慎评估投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