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资讯 / 东方雨虹卖房自救,公司营收持续下滑!

东方雨虹卖房自救,公司营收持续下滑!

 编辑:吕山君  来源:吕山君  发布时间:2025-11-18 13:35:56  浏览:
摘要:东方雨虹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集防水材料研发、制造、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稳居中国防水行业龙头地位。公司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271”,因其出色的市场表现被...

东方雨虹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集防水材料研发、制造、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稳居中国防水行业龙头地位。公司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271”,因其出色的市场表现被誉为“防水茅”。

然而,这家行业巨头近年的处境却颇为艰难。11月12日,东方雨虹发布公告,宣布出售旗下房产资产。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公司在短短半个月内的第二次资产出售,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关注。

东方雨虹甩卖资产回款

11月12日晚间,东方雨虹发布公告称,为优化资产结构、加快资金回笼,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拟出售部分通过购买取得的不动产。本次出售的房产类型涵盖公寓、办公及商铺等多种业态。东方雨虹公告

公告披露,该批房产的账面原值为5239.28万元,累计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809.40万元,账面净值约为4429.89万元。最终交易价格为1849.04万元,较账面净值折价约58%,相当于“打四折”出售,形成资产处置损失2580.85万元。

对于此次折价出售,东方雨虹在公告中解释称,此举是基于公司战略调整及快速回笼资金的考虑。由于相关资产市场流动性较弱、需求有限,经与交易方协商后按市价成交,因此形成一定折损,符合当前市场惯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东方雨虹在近半个月内的第三次资产处置。10月28日,公司先后公告出售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两套不动产,成交价合计2313.08万元;同日亦出售所持金科服务股票2840.51万股,套现约1.89亿港元。

尽管近期频繁出售资产以缓解资金压力,但公司股价整体走势仍保持稳定。自11月12日收盘价12.84元/股以来,股价呈稳步回升态势,昨日开盘报13.04元/股,收盘报12.95元/股。东方雨虹股价走势图

近年来,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作为上游供应商的东方雨虹面临大量应收账款回收难的问题。在房企偿债进度迟缓的背景下,公司曾多次接受“以房抵债”作为解决方案。

东方雨虹偿债风险高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为61.5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5.19亿元,长期借款为9.74亿元,合计有息负债规模达86.47亿元。尽管账上货币资金为37.64亿元,但相比负债总额,资金缺口仍接近50亿元。

与此同时,高企的应收账款也加剧了资金占用压力。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总额虽同比下降18.76%,但仍维持在92.95亿元的高位。在地产行业流动性普遍紧张的背景下,回款周期不断拉长,坏账风险持续累积。仅在今年1-9月,公司就计提了总额6.88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这成为侵蚀其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加速资金回笼,东方雨虹在现实中被迫拓宽偿债路径,接受客户以各类资产抵偿债务。这些资产类型多样,既包括住宅、商铺、办公用房和车位等不动产,也涉及部分股权类资产,反映出公司在当前行业环境下的无奈选择与现实困境。

除资金压力外,东方雨虹的主营业务也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下降5.06%;归属净利润为8.10亿元,同比下降36.6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69亿元,同比下降29.99%。东方雨虹营收表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东方雨虹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连续第七个报告期出现营收与归属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在业绩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公司正积极推动国内业务转型,并加快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力求在挑战中寻求新的突破。

东方雨虹:优化渠道、发力海外

1、“零售+工程”双轮驱动,渠道结构持续优化

面对行业调整期依赖地产大客户的经营压力,东方雨虹积极推动渠道转型,主动收缩部分地产直销与施工业务,确立以“零售优先、合伙人优先”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从成果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工程与零售渠道合计实现收入114.0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84.06%,而直销业务占比已降至15%,渠道结构更趋均衡健康。

2、加速全球化布局,海外业务成新增长点

为应对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东方雨虹将国际化作为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逐步构建起“自建基地+海外并购+本土化运营”三位一体的全球发展体系。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大幅增长42.16%,全球化布局成效持续显现。目前,其业务已覆盖全球六大洲,并在18个国家实现本土化运营。

频繁的资产出售,清晰映射出东方雨虹在行业低谷中积极自救的路径。面对居高不下的债务压力、回收困难的应收账款以及主营业务增长疲软等多重挑战,公司正着力推进“零售+工程”双轮驱动的渠道转型,并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长突破口。然而,要彻底扭转营收下滑与利润承压的局面并非易事,公司能否成功走出困境,尚待市场与时间的验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