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资讯 / 蜜雪冰城IPO认购额刷新港股新纪录!

蜜雪冰城IPO认购额刷新港股新纪录!

 编辑:邓临  来源:邓临  发布时间:2025-02-26 14:24:43  浏览:
摘要:在2025年元旦,“雪王”蜜雪冰城再次向香港股市发起冲刺,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2月21日,蜜雪冰城启动全球招股,称公司将于2月21日至2月26日招股,3月3日在香港联交所买卖。...

在2025年元旦,“雪王”蜜雪冰城再次向香港股市发起冲刺,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2月21日,蜜雪冰城启动全球招股,称公司将于2月21日至2月26日招股,3月3日在香港联交所买卖。

正在招股的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认购情况空前火热,投资者们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高度的热情。而此番IPO之所以能引发如此火爆的认购场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近年来强劲的业绩表现。

蜜雪冰城IPO认购额刷历史记录

相关数据显示,本次蜜雪冰城港股IPO自2月21日开启申购以来,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2月23日,其融资认购金额已突破6400亿港元,认购倍数超过1800倍,创下港股新股冻资新纪录。蜜雪冰城股票发行

截至2月25日16点,蜜雪冰城公开发售环节融资认购倍数高达4167.91倍,认购金额达到1.44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新股认购的新纪录。

截至2月26日9点,蜜雪冰城完成港股IPO公开发售环节,融资认购倍数高达5125倍,认购金额达1.77万亿港元。这一成绩刷新了港股的历史记录,远超2021年快手(01024)1.26万亿港元的冻资规模。

根据发行计划,蜜雪冰城此次全球发售1705.99万股H股,发行比例为4.52%,发行价为202.50港元/股,募资总额约34.55亿港元,发行后总市值约763.55亿港元。

根据招股书,蜜雪集团此次IPO募资的用途包括:约66%用于提升公司端到端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约12%用于品牌和IP的建设和推广、约12%用于加强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约10%用于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蜜雪冰城招股认购结束后,将在2月28日公布中签结果,上市时间则定于3月3日,股票代码为“2097”。在此之前,蜜雪冰城已多次谋求上市,资本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蜜雪冰城三年三次闯关

2022年9月,蜜雪冰城首次向中国证监会提交A股上市申请,拟募集资金约64.96亿元。然而,随着2023年3月全面注册制实施,公司未平移深交所审核,首次上市尝试宣告失败。

2024年1月2日,蜜雪冰城转战港交所,递交了申请书,但到了2024年7月,招股书已处于失效状态。根据港股上市规则,招股书失效并不意味着企业上市失败,只是需要其补充新的财务数据。

2025年1月1日,蜜雪冰城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美银、高盛和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这是蜜雪冰城两年多来第三次尝试上市。

如果此次成功上市,蜜雪冰城将成为继奈雪的茶(02150.HK)、茶百道(02555.HK)、古茗(01364.HK)之后,新茶饮行业的“第四股”。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奈雪的茶港股上市首日破发后,新茶饮行业就出现了“开盘即破发”的现象。茶百道、古茗上市首日均破发。如今蜜雪冰城港股IPO火热,但最终能否打破“破发魔咒”,还不清楚。

业内人士表示,“蜜雪冰城认购数额创纪录,这彰显了资本市场对蜜雪冰城品牌实力与成长潜力的高度认可,其背后是蜜雪冰城凭借低价策略、庞大的门店网络及深厚的供应链基础,在新茶饮市场中构筑坚实壁垒”。

蜜雪冰城业绩表现十分强劲

从财务数据来看,蜜雪冰城的表现十分好。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103.51亿元、135.76亿元和203.0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9.12亿元、20.13亿元和31.8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1.3%、28.3%及29.5%。2024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35亿元。蜜雪冰城利润表

按门店数计,蜜雪冰城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通过加盟模式发展的门店网络拥有超过4.5万家门店,覆盖中国及海外10多个国家。目前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早已超过星巴克(SBUX),成为全球第一大现制饮品企业。

从门店经营来看,蜜雪冰城门店经营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全量门店的日店均出杯量约662杯,增长约4%;日店均营业额为4,184元,月店均营业额近13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均单店日均终端零售额逐年增长之际,蜜雪冰城新开加盟门店平均单店设备开支反而逐年降低,这意味着,加盟商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开设一家全新的门店。蜜雪冰城加盟要求

总的来说,蜜雪冰城上市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融资渠道,还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也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更好地应对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然而,公司在上市后也将面临包括监管要求、市场波动、信息披露透明度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在内的一系列挑战。只有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才能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