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资讯 / 注意!停牌一日,诺泰生物7月22日复牌并加“ST”

注意!停牌一日,诺泰生物7月22日复牌并加“ST”

 编辑:陇攀粤  来源:陇攀粤  发布时间:2025-07-21 10:47:37  浏览:
摘要:诺泰生物(全称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多肽药物及小分子化药的生物医药企业,7月18日晚间,诺泰生物发布关于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停牌的公告。...

诺泰生物(全称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多肽药物及小分子化药的生物医药企业,其在2009年成立于连云港,2021年5月20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076)。7月18日晚间,诺泰生物发布关于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停牌的公告。

诺泰生物因2021年财报虚假记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据诺泰生物的相关公告披露:诺泰生物于2025年7月18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依据该文件的载明内容所示,经中国证监会核查,诺泰生物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涉及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利润总额2595万元,该行为已触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4月修订)》第12.9.1条关于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

诺泰生物官方公告

图片来源:诺泰生物官方公告)

根据《上市规则》第12.9.1、12.9.2等相关条款的具体要求,诺泰生物的股票将于2025年7月21日停牌1个交易日,并于2025年7月22日正式恢复交易。自复牌当日开始,诺泰生物的股票将正式进入其他风险警示阶段。

诺泰生物官方公告

(图片来源:诺泰生物官方公告)

在实施风险警示期间,诺泰生物的股票将不会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进行交易,同时也不适用风险警示板交易的相关规定。但值得注意的是,诺泰生物股票的涨跌幅将保持不变,仍为20%。

财务指标虚假记载触碰监管红线

经证监会核查,诺泰生物通过向浙江华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许可人权益,虚增2021年度营业收入3000万元、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该交易被监管认定为缺乏商业实质——浙江华贝无实际支付能力(资产负债率超95%)、无相关技术应用能力(无同类产品商业化案例),交易资金还源于诺泰生物的增资款,因此诺泰生物构成“自导自演”的财务操纵,违反《证券法》第七十八条信息披露真实性规定。

诺泰生物官方公告

(图片来源:诺泰生物官方公告)

另外,诺泰生物在2023年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因引用上述虚假财务数据,被认定存在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情形,进一步强化了其违规行为的严重性。

诺泰生物官方公告

(图片来源:诺泰生物官方公告) 

从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诺泰生物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如:关联交易审批流程的失效,使得诺泰生物在进行与浙江华贝的交易时,未能对交易对手方的资质、财务状况和商业实质进行充分的审查和评估,导致虚假交易得以顺利实施。


财务复核机制的形同虚设,使得诺泰生物虚增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未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让虚假的财务数据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诺泰生物的财务报表和募集说明书中。这些内部控制缺陷反映出诺泰生物在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公告发布前一交易日,诺泰生物的股价上涨

在该公告发布前的交易时段,诺泰生物的股价走势有点让人意外。在通常情况下,重大利空消息即将浮出水面时,市场往往会提前有所反应,股价大概率会出现下跌态势。然而,诺泰生物却走出了一波与常规预期相悖的行情

7月18日,诺泰生物的股票收盘价为40.98元/股,与7月17日的收盘价40.87元/股相比,上涨了0.11元/股,涨幅为0.27%。这一微弱上涨与即将披露的重大利空事件形成鲜明对比,

诺泰生物股票走势

这可能是因为部分投资者尚未察觉到潜在的风险,依旧基于公司过往的表现或者一些片面的信息进行交易。也有可能是因为存在某些资金在刻意维持股价,试图在利空消息正式公布前争取最后的出货机会。但无论如何,这种股价的异常表现都无法掩盖诺泰生物即将面临的严峻形势。

7月22日诺泰生物股票复牌后,市场对其的反应预计将会极为负面。复牌首日,诺泰生物的股价大概率会大幅低开甚至跌停。在重大利空的冲击下,投资者的信心将遭受重创,恐慌情绪会迅速蔓延。可能会导致市场出现大量抛售的情况,此时诺泰生物的股价将承受巨大的下行压力,市值可能在短期内大幅缩水。但需提醒的是,上述内容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猜测,并非具体的投资建议,具体走势还需密切关注明日市场动态。

此次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更对其在资本市场的形象与声誉造成难以估量的冲击。尽管诺泰生物因此陷入重大危机中,但在危机中往往蕴含了一些转机。若诺泰生物能以此次处罚为转折点,深刻反思内部控制缺陷,全面梳理并整改管理流程,强化关联交易审批与财务复核机制,切实提升合规运营水平,以实际行动修复信任缺口,未来仍有望重建市场信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