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资讯 / 估值200亿元,蓝箭航天冲刺“A股商业航天第一股”!

估值200亿元,蓝箭航天冲刺“A股商业航天第一股”!

 编辑:邓临  来源:邓临  发布时间:2025-08-05 14:05:18  浏览:
摘要: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6月,是国内首家获得全部准入资质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公司专注于打造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体系,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测试及发射服务等...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6月,是国内首家获得全部准入资质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公司专注于打造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体系,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测试及发射服务等关键环节。

证监会网站7月29日披露,蓝箭航天已完成在北京证监局的上市辅导备案登记,计划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登陆科创板。这一动作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即将迎来首家A股上市公司。

蓝箭航天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7月29日,证监会官网显示,蓝箭航天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辅导协议签署时间为2025年7月25日,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据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蓝箭航天注册资本3.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张昌武。蓝箭航天IPO计划

蓝箭航天官网显示,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航天运输系统创建及运营企业,致力于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中心的“研发、制造、试验、发射”全产业链条,打造航天领域的科技综合体,为全球市场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航天运输服务。

蓝箭航天本次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背后,是证监会于6月18日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其中提到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推出,为商业航天企业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这一标准放宽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硬性要求,转而更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恰好契合了商业航天企业高投入、长周期的行业特性。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是商业火箭发射的大年,各火箭公司对于竞争“第一股”都有一定的兴趣。那么,蓝箭航天力争“商业航天第一股”背后,其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蓝箭航天已构建起全产业链能力

数据显示,蓝箭航天在动力系统领域累计获得101项发明专利,其中71项已获授权。其自主研发的天鹊系列发动机核心技术更荣获202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彰显了强大的技术实力。蓝箭航天

从发展历程来看,蓝箭航天持续引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发展:

2018年,朱雀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为国内首家走通民商火箭发射链路的企业;

2019年,国内首台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全系统试车成功;

2021年,蓝箭嘉兴火箭智能制造基地建成,成为国内最早自建液体火箭总装工厂的民商航天企业;

2022年,朱雀二号遥一火箭首飞,成为国内最早进行液体火箭发射的民商航天企业;

2023年,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根据蓝箭航天规划,其自主研制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首飞,采用“9+1”共十台发动机配置,一子级具备重复使用能力。这一技术突破将显著提升我国商业航天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在商业化层面,今年4月25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丝绸之路”分论坛现场,蓝箭航天与英国Open Cosmos公司、意大利D-Orbit公司签署合同,将在立方星发射、在轨交付等方面进行合作,合同累计金额过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商业航天普遍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典型特征,国内仍处于投入阶段。在此背景下,蓝箭航天仍未实现盈利,且累计亏损金额较大。

蓝箭航天存在巨额亏损

根据公开财务数据,蓝箭航天2023年、2024年净利润分别亏损11.77亿元和10.15亿元;净资产分别为24.95亿元和39.16亿元。在已实现发射入轨的国内5家民营头部火箭公司中,蓝箭航天起步早、投入大、“摊子大”的特点仍较为突出。

行业专家分析指出,蓝箭航天在供应链体系建设方面投入巨大,通过长期培育和开发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为整个商业航天行业建立了示范样板。但这一战略也带来了较重的资产负担,使得公司长期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积极推进上市融资的迫切需求。蓝箭航天火箭

从行业特性来看,商业火箭企业普遍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周期,通常要到实现稳定商业发射后才能获得批量订单并形成规模收入。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航天运力缺口巨大,火箭企业一旦与客户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其后续增长预期较为稳定,有市场机构预计,2027年我国火箭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

总的来说,蓝箭航天冲击上市,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资本征程,更是中国民营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率先动身的蓝箭航天被视为“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的有力角逐者,但公司亏损大、资产重、盈利周期长的特性,可能成为监管关注重点。尽管上市之路仍存变数,但蓝箭航天的这次尝试,无疑将为后续商业航天企业的资本运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