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资讯 / 华虹半导体公告:筹划收购华力微控股权!

华虹半导体公告:筹划收购华力微控股权!

 编辑:吕山君  来源:吕山君  发布时间:2025-08-20 13:36:40  浏览:
摘要: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21日,是一家专注于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业务的中国投资控股公司。该公司于2014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01347.HK),并于2023年8月成功登陆科创板(688347...

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21日,是一家专注于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业务的中国投资控股公司。该公司于2014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01347.HK),并于2023年8月成功登陆科创板(688347.SH)。

8月17日,华虹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一项重要交易:正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同时拟配套募集相应资金。

华虹半导体收购华力微

2025年8月17日晚,芯片巨头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为解决IPO(首次公开上市)承诺的同业竞争事项,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并拟同步配套募集资金。华虹公司公告

公告披露,本次收购的核心标的资产,是华力微旗下运营的、与华虹公司在65/55纳米(nm)及40nm工艺节点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相关资产所对应的股权。目前,这部分拟收购的标的资产正处于分立操作阶段,为后续交易铺平道路。

公告显示,该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涉及控制权变更,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为保障信息披露公平并避免股价波动,华虹公司股票自8月18日起在A股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与A股停牌不同,华虹半导体H股今日在港交所正常交易。市场对此次收购计划,特别是其中的配股筹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配套融资)可能带来的股权稀释效应表现出担忧情绪,导致股价承压下行。

如市场所预期,8月18日,华虹半导体港股以51.00港元/股开盘,盘中一度跌幅超过9%,最终收报48.12港元/股,单日下跌6.20%。次日(8月19日),股价延续下行趋势,开盘报48.20港元/股,收盘进一步跌至46.62港元/股。华虹公司股价走势图

本次收购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华虹半导体与华力微同为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兄弟公司,双方存在的同业竞争情况,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此次收购为解决IPO承诺的同业竞争事项

根据华虹公司此前公告,华虹公司及其间接控股股东所控制的华力微均从事晶圆代工业务。但双方定位及主要工艺技术平台不同,华虹公司主要定位于特色工艺,华力微主要定位于先进逻辑工艺。不过,华虹公司与华力微在65/55nm工艺节点存在部分业务重合。

为化解同业竞争问题,直接控股股东除已对双方业务进行明确划分,并承诺确保华力微在同类业务中的收入占比低于华虹半导体30%以外,还进一步承诺,自华虹半导体在科创板上市之日起三年内,在完成相关审批程序后,将华力微注入华虹半导体。华虹公司公告

因此,华虹半导体此次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华力微的控股权,实际标的正是涉及65/55nm及40nm等存在竞争关系的资产(即华虹五厂)所对应的股权。此举可视作对原有承诺的履行。

目前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方包括上海华虹(集团)、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和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等。不过该交易仍处于筹划阶段,更多细节尚未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八月初,华虹半导体公布了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当季营收实现增长,产能利用率也同步提升,整体运营状况持续向好。

华虹半导体二季度营收上涨、产能提升

华虹半导体在第二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661亿美元(约合4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4.6%;毛利率为10.9%,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环比也提高了1.7个百分点。

在其他运营数据方面,公司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到108.3%,较一季度的102.7%继续提升;当期付运8英寸晶圆当量达130.5万片,同比增长18.0%,环比增长6.0%。华虹公司公告

华虹半导体总裁兼执行董事白鹏表示:华虹半导体 2025 年第二季度销售收入达 5.66 亿美元,符合指引预期;毛利率为 10.9%,优于指引。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均实现环比增长,产能利用率亦创下近几个季度以来的新高。

他指出,第二季度,在全球贸易及晶圆代工市场呈现一定波动的背景下,公司聚焦自身产品、工艺、研发、供应链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降本增效初见成果,主要运营指标持续改善。

总的来说,华虹半导体此次计划收购华力微的控股权,既是为了兑现其在上市时作出的关于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承诺,也是集团整合内部资源、合理优化产能布局的关键一步。

不过,其H股股价大幅震荡,体现出市场对于此次交易具体条款以及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存在担忧情绪。当前,该交易尚处于初步筹划阶段,后续动态还有待进一步公开披露,值得持续关注。

相关文章